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职能部门巡礼——图书馆

发布日期:2025-06-17 信息来源:


编者按:我校将于2025年10月参加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评估类型为第二类第一种: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的高校)。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扎实推进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展示各职能部门服务本科教育教学情况,特在学校审核评估专题网站设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职能部门巡礼”专栏,分享各职能部门服务本科教育教学的有效举措和显著成效,旨在搭建交流互鉴平台,促进各职能部门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创新发展。


本期推送:图书馆



智启书海 育见未来


图书馆作为本科教育教学的知识枢纽与文化阵地,始终以 “服务育人、资源强基、创新驱动”为宗旨,紧扣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在文献资源建设、阅读生态构建、信息素养培育、文化价值引领及助学服务等方面持续深耕。通过七年间(2018-2024 年)的系统性建设与创新性探索,形成了覆盖“资源保障-能力培养-文化浸润”全链条的教育教学支持体系,为本科师生打造了集知识获取、学术成长与价值塑造于一体的精神家园。

一、资源筑基,构筑知识宝库

图书馆以本科教育教学需求为导向,构建“纸质资源精挑细选、电子资源智能高效、空间设备迭代升级”的立体化资源保障体系。通过动态调整采购策略、优化馆藏结构、提升空间服务效能,为本科师生的教学科研提供精准化知识支撑,助力人才培养。

(一)文献资源建设:精准布局与动态调适并行

1.纸质资源:量质并重的采购策略

图书馆每年根据学科发展需求和学生学习特点,科学规划文献采购计划,建立“核心资源优先、纸电协同发展”的采购机制。按照“核心数据库>核心纸本期刊> 纸本图书”优先级,2018年到2024年,文献资源经费执行共计4173万元,新增馆藏纸质图书约4.3万册,持续订购中外文期刊400余种,电子资源数据库20余种文献数据库。资源的持续更新,为学生提供了最新的学术信息与研究资料。

2.电子资源:数据治理与服务升级同步

电子资源建设聚焦数据治理与服务升级。2021年电子资源总访问量达5890万次,下载量163万次,单次访问成本低至0.06元;2024年启用智慧图书馆门户网站,整合纸本与电子资源统一检索,实现“一个窗口精准直达文献出处”,全文获取效率提升40%。自建数据库方面,目前已经完成留学生学位论文数据库记录8315条(含4711全文)、硕博论文数据库全文记录14497条,2023 年完成“汉语国际教育专题文献库”等15 个子库的数据迁移,构建起特色学科资源体系。图书馆还通过“北语慕课”开设“图书馆在线课堂”线上培训板块,网站端访问31,932次,超星学习通端用户742人。这些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开放、便捷的学习环境。


 


3.馆际资源共享:构建多元文献获取通道


图书馆充分利用北京高校丰富的馆藏资源和便捷的网络环境,积极加入BALIS馆际互借和原文传递服务协作网络,将校外文献资源纳入到读者服务的范围中,让读者足不出校园即可享受文献共享,提升师生们的文献资源满意度。自2018年至今的7年中,北京语言大学图书馆每年均获得BALIS(北京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中心)的馆际互借和原文传递优秀组织、优秀个人的表彰,有力支撑了学校本科教育教学的文献资源保障服务。

(二)空间与设备升级:从物理改造到智慧升级

1.馆舍改造与开放效能

图书馆以空间效能提升和技术赋能为目标,通过馆舍功能重构与信息化设备升级,打造“开放高效、智慧便捷”的服务环境,为本科师生提供更优质的学习与科研空间。2020年底至2021年初,图书馆仅用3个月完成升级改造与回迁,搬运图书55万册、古籍7.8万册,同步完成2000 余个钢木书架及数百个信息化设备安装调试,将开放时间延长至每日早7点至晚11点,阅览座位从500个增至1200个,当年入馆读者超68万人次,日均2500 人次。2023年通过密集书库建设,对20余万册库本图书进行RFID 芯片加工和定位,腾退综合楼、学十楼地下室 7 万余册图书,空间利用率提升25%。


 


2.信息化设备与服务转型

信息化设备升级以技术驱动服务转型,通过系统迭代与功能优化,构建智能化服务体系。2021 年集中完成“图书馆网络存储与核心系统升级”“自助类及精细化管理类设备采购”“智慧空间设备采购”三大项目,机房改造后服务器性能提升3倍,部署汇文系统优化采编、流通等业务流程,门户网站视觉交互与功能模块全面升级,实现全部图书的RFID定位导航管理系统,支持自助借还、智能分拣等服务。2023年进一步升级入馆闸机系统(支持断网验证)、电脑预约管理系统,完成智慧图书馆数据清理与网络安全漏洞整改,整改率达100%,保障系统稳定性与数据安全,为读者提供更可靠的技术支撑。

二、阅读推广:打造浸润式全周期阅读生态

图书馆以本科学生成长成才为核心,打造 “品牌引领、形式多元、师生共参与” 的阅读推广体系。通过沉浸式文化活动、线上线下联动推广,激发本科师生阅读兴趣,培养自主学习习惯,让阅读成为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品牌活动:从文化 IP 到价值传递

1.“语图奇妙游” 系列活动: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品牌

语图奇妙游”是北京语言大学图书馆在文化品牌建设方面的重要实践成果,自2022年起持续举办,主题分别有“一册书籍传千秋”(2022年)、“节气诗韵伴经年”(2023年)和“中轴龙脉越古今”(2024年)。这项系列文化游园活动,以“沉浸式”为核心理念,通过创意设计、场景营造和互动体验,将图书馆空间转化为文化展示与阅读推广的平台,开展各种互动性强的主题文化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文化素养。该活动不仅体现了图书馆在文化育人方面的创新探索,也展现了其在服务育人、品牌建设方面的显著成效。“语图奇妙游”从创意、形式、文字内容、剧本、物料,到线上线下同步阅读推广、微信公众号宣传等内容和细节设计,均为图书馆团队的原创。



     


 

2.读书月与节点活动:全周期阅读推广矩阵


图书馆每年结合重要时间节点或重大事件组织线上线下读者活动,如读书月、毕业季、新生季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也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建设。2018年到2024年,图书馆在每年4月的“读书月”,持续举办“读者之星”的推广活动,每年都为年度借阅量在榜首的10位读者进行表彰宣传,讲述他们的先进事迹,鼓励积极向上的阅读习惯。读书月的“师说”活动,图书馆也会持续邀请学校知名教授,为读者进行荐书和读书分享。每年毕业季,图书馆为毕业生在馆内制作打卡立牌,提供 “毕业留言墙”等,为毕业生留下难忘的纪念影像。


 


(二)线上线下融合:构建全场景阅读生态

1.新媒体矩阵运营:打造立体传播网络

北京语言大学图书馆在新媒体矩阵建设方面持续发力,构建了以微信公众号为核心的多平台传播体系,有效提升了图书馆的影响力与服务覆盖面。2023年,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共发布推文124篇,其中多篇被学校公众号“北京语言大学”及“北语校研会”转发,进一步扩大了传播范围。2024年,图书馆进一步拓展新媒体矩阵,开通微信视频号,发布古籍修复、文献服务、文化活动等主题短视频20条,平均播放量超过5000次,成功吸引了大量本科学生的关注。这一举措不仅增强了图书馆的传播力,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生动、直观的阅读与文化体验。此外,图书馆通过微信公众号、图书馆网站、邮箱、电话、微信(群)、QQ(群)等多种渠道,解答读者咨询和推广文献资源与服务,展现了图书馆在信息咨询服务方面的高效与专业。这些数据表明,图书馆在新媒体运营方面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传播机制,能够有效触达和服务于广大师生。

2.“你选书,我买单”机制:强化读者参与感

为更好地满足师生对多语种图书资源的需求,北京语言大学图书馆自2021年起联合书商,推出了“你选书,我买单”机制。该机制通过书展形式,邀请师生推荐图书,图书馆根据推荐情况采购并上架,实现“师生选书、图书馆买单”的良性互动。2021-2024年,图书馆共联合书商举办书展10场,其中2024年举办4场,累计接待本科师生8000余人次,现场借阅图书2300册,荐购图书72小时内上架,师生满意度达92%。这一机制不仅提升了图书馆的资源响应速度,也增强了师生的参与感与归属感。2024年,图书馆在“你选书,我买单”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与书商合作,举办多语种图书现场展示和订购借阅服务,满足我校师生对多语种图书资源的需求。在师生的积极参与下,书展获得读者荐购1500多种图书,进一步推动了图书馆资源的精准投放与高效利用。 


 


三、信息素养教育:提升本科学生的学术核心能力

图书馆将信息素养教育纳入本科教学支持体系,构建“基础培训—课程教学—科研实践”分层培养模式。通过入馆教育、专题讲座等多元形式,提升本科学生信息获取、分析与应用能力,为学术研究与创新实践奠定基础。

1.信息素养讲座

北京语言大学图书馆通过各种形式的信息素养讲座,持续推动学生们的信息素养教育与学术能力提升,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课程与讲座,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系统的知识培训与实践指导。2018到2024年,图书馆组织文献信息素养类专题讲座年均约80场,内容涵盖图书馆资源服务及学术工具的使用、信息检索及阅读写作技巧、各数据库的使用方法等,现场参与人数累计超2万余人。这些讲座形式多样,既有理论讲解,也有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术研究方法与信息获取技能。通过公共选修课与定制讲座的有机结合,北京语言大学图书馆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术素养与信息处理能力,也为高校图书馆在信息素质教育方面的创新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撑。



2.新生入馆培训与学术提升


北京语言大学图书馆在新生入馆培训方面持续优化服务模式,每年覆盖新生超2500名,采用“线下讲解 + 线上闯关”的创新模式,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理论实践结合”的培训目标。通过系统化的培训内容与互动性强的学习方式,帮助新生快速了解图书馆资源与服务,提升其信息素养与学术能力。讲座形式多样,既有理论讲解,也有案例分析,帮助新生掌握基本的学术研究方法与信息获取技能。为提升学生信息检索与信息素养能力,图书馆在新生入馆培训中引入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数据库,并将其嵌套到新生入馆指南中。通过短视频形式,将信息素养课程内容进行碎片化呈现,便于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这种“短平快”的学习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增强了其自主学习能力与信息处理能力。通过“线下讲解 + 线上闯关”模式,图书馆不仅提升了新生的图书馆使用能力,也为其今后的学术研究与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文化育人:涵养本科师生的精神文化品格

1.红色文化传承: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

图书馆在红色文化育人方面,注重通过红色主题图书角、红色电影展播、红色研学活动等形式,引导本科生深入了解党史、革命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图书馆与信科院学生党支部合作,推出了系列红色电影播放活动,通过观看红色影片,激发本科生的爱国热情与历史责任感。这些红色文化活动依托“红色主题图书角”“红色电影展播”“红色研学活动” 等载体,为本科生提供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不仅增强了政治认同感,也提升了其在新时代背景下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能力,助力培养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2.传统文化育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图书馆在传统文化育人方面,注重通过书法、篆刻、非遗展示等传统文化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本科生的文化自信与审美能力。例如,图书馆与离退休处合办篆刻班,举办篆刻班4期8场,书法班2期5场,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图书馆还与中华文化研究院合作,举办“中华砚文化主题展”、“篆刻班学员作品展”等活动,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此外,图书馆还通过“语图奇妙游”文化游园会、“中轴龙脉越古今”文化游园会等活动,结合图书馆特色与校园文化,打造了富有创意的阅读体验。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本科生的文化生活,也提升了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五、助学服务:搭建实践与成长的双向平台

图书馆以服务育人为导向,通过志愿者服务、勤工助学、社团合作等多元渠道,为本科学生提供 “参与服务—锻炼能力—贡献价值”的实践平台,实现服务效能与学生成长的双向提升。

1.志愿者服务:学生责任与能力双培育

北京语言大学图书馆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注重通过学生参与图书馆的日常管理与服务,实现“责任育人”与“能力育人”的双重目标,为本科生提供实践平台,提升其综合素质与社会责任感。图书馆与学生处、院系合作,组建“西院语图志愿者团队”,“书香润心 志愿同行”图书馆流通岗志愿服务团队等,此外,图书馆支部党员还通过“之语杯”学术讲座、暑期社会实践等平台,帮助学生提供实践指导。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学生通过参与图书整理、读者服务、活动组织等工作,提升了自身的沟通能力、服务意识与实践能力。

2.勤工助学:学生职业技能实训阵地

为缓解人力压力并助力学生成长,图书馆设有勤工助学岗位,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勤工助学岗位包括图书编目岗(如中外文图书数据录入、赠书验收)、流通服务岗(如书架整理、借阅引导)、技术辅助岗(如自助设备管理、系统数据维护)主要承担图书编目、流通服务、设备维护、RFID 标签加工等基础业务工作。岗位实践覆盖图书馆业务全流程,包括图书借还服务、图书上架、图书盘点等流通服务工作,让同学们熟悉图书分类法和图书排架规则,理解图书馆的管理制度,更好的为读者服务。勤工助学还有部分岗位涉及学术资源建设,如留学生学位论文数据库录入与管理等。勤工助学岗位作为图书馆服务与本科实践育人的结合点,不仅缓解了馆内人力压力,更成为学生接触图书馆业务、提升信息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

 

    


3.语图爱书会: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沟通桥梁

“语图爱书会”,是在图书馆和校团委共同领导下的正式学生组织,围绕“服务读者、热爱图书馆、共建书香北语”的宗旨开展各项活动,旨在吸纳所有热心公益、关注阅读,有服务精神的北语学子,一起建设更美好的图书馆。这个学生组织自2023年成立以来,吸纳了两届同学参与到图书馆的各项活动中。图书馆书记和馆长亲自领导,对爱书会组织的骨干同学进行培训,引导同学们了解图书馆的组织、参与图书馆日常工作,为读者提供更多帮助。爱书会的同学们策划、组织和参与了图书馆的“语图奇妙游”等推广活动,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参与感与成就感,同时锻炼了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助力其全面发展。


         


六、结语

过去五年,图书馆以服务本科教育教学为核心,在资源、服务、文化、实践等领域构建了特色鲜明的支持体系。未来,图书馆将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聚焦本科学生成长需求,通过资源精准供给、服务模式创新、文化深度浸润,努力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知识中枢”“文化高地”和“实践舞台”,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人文情怀的新时代人才贡献更大力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北京语言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网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技术支持:北京语言大学信息化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