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职能部门巡礼——党委宣传部 |
|
|
|
编者按:我校将于2025年10月参加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评估类型为第二类第一种: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的高校)。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扎实推进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展示各职能部门服务本科教育教学情况,特在学校审核评估专题网站设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职能部门巡礼”专栏,分享各职能部门服务本科教育教学的有效举措和显著成效,旨在搭建交流互鉴平台,促进各职能部门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创新发展。 本期推送:党委宣传部 思政铸魂、文化润心、网络赋能 ——构建全方位育人新格局
北京语言大学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指示批示精神,扎实践行新形势下“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使命,扎实推进理论武装、思想政治、新闻宣传、舆论引导和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工作。 一、思政育人:理论武装铸魂,夯实思想根基 (一)持续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 学校党委聚焦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线,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通过校院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组织各级党员干部,以领读领学、研讨交流、辅导报告、实地研学等多种形式持续开展理论学习,充分发挥“头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带动各支部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开展思政教育。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先锋带头作用,通过“青苗班”“骨干班”“西部计划专项班”等分层分类培养体系,着力打造全阶段、阶梯式的“青马工程”培养模式,形成青年学生政治骨干校院联动培养机制,以朋辈力量赋能思政教育新范式。 (二)体系化构建思想政治工作格局 学校党委始终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成立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定期召开小组会议研讨,形成党委统筹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各负其责、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学校党委围绕“大思政、大党建、大统战”工作理念,横向覆盖师生全群体,纵向贯通校党委、二级党组织、基层党支部三级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注重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科建设、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等各个环节,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育人体系。 (三)创新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 学校党委研究制定“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实施方案,以“大思政课”建设工程推进行动为重要抓手,出台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工作方案、以实践教学为主题的“大思政课”建设方案,制定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任务清单,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创新开展“大思政课”建设,充分挖掘和利用北语特色学科和教学场地,校史馆、艺术学院、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语言科学与资源学院、校医院等入选首批校内“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通过理论讲解、现场演示、实地参观、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进行授课,让“大思政课”成为移动和行走的课堂,推动思政课实践走实、走深、走远,切实通过整合校内资源,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切实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与环境、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加强组织保障,设立专项课题,打造特色育人品牌,获得北京高校“三全育人”优秀成果奖,形成具有示范效应和推广价值的典型经验。 二、文化育人:以文化人润心,涵养精神品格 (一)顶层设计高屋建瓴 学校制定实施《北京语言大学文化建设指引》,创造性提出构建“12368”文化建设思路。学校文化建设遵循“多元共生,各美其美;以我为主,兼容并蓄”的文化建设理念,坚持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持续完善多元文化共生共存的校园文化环境,通过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文化交流,推动文明互鉴,打造体现文化主体性、具有包容性和创新性的文化高地。系统开展六类文化活动,即书香北语、学术北语、人文北语、艺术北语、活力北语、美丽北语的文化活动。 (二)传承发扬北语精神 学校高度重视红色基因的涵养作用和育人价值,积极从校史中挖掘文化育人资源。学校举办毛泽东主席题写校名50周年大会,青年师生代表与当年起草致敬信、迎回题字的老一辈教师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回顾历史,汲取力量。北语师生将把毛泽东主席题字作为珍贵的文化记忆,传承以“语言报国,文化兴国”为内核的红色基因,传承老一辈北语人艰苦奋斗、守正创新的光荣传统。师生自编自导自演以反映北语校史为主题的原创话剧《梧桐》、反映中文学子成长历程的话剧《桃李春风》,通过文艺作品传承学校红色基因,上好“大思政课”。《梧桐》获第七届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奖二等奖。校史馆通过15处多媒体展示、185件实物、近千张图片生动再现了北京语言大学60年来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点史实,集中展示了学校历史、发展成果与精神文化,不仅真实还原了北语历史、北语故事,而且深刻讲述了北语文化、北语精神,彰显了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 (三)品牌建设彰显特色 学校依托国际化办学特色优势,深度挖掘特色文化育人资源,打造文化育人品牌。每年举办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文化节,吸引世界各地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参加,将世界文化节打造为学校文化育人的特色品牌活动。学校以中外学生艺术团为载体推进美育实践,通过“课程体系+赛事引领+实践活动+品牌项目”四位一体模式,探索出一条兼具国际化特色与育人实效的美育路径;通过“世界艺术地图”“SING-A-HOLIC中外歌手大赛”等品牌活动,立足“小联合国”多元文化交融的办学优势,将美育与跨文化传播深度融合,以中外学生同台共演、中西艺术互鉴共生的实践成果,彰显了美育在促进文明对话、增强文化自信中的独特作用。学校还打造了“梧下悦读”“桐声宣讲团”“‘语图’系列品牌”等多个品牌文化活动和团队。桐声宣讲团成立于建校60周年之际,由党委宣传部牵头,统筹校内外相关资源建立,成员中既有活跃于教学一线的中青年教师,也有深耕服务管理的干部,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故事,生动细致地阐释北语的精神内涵,是讲好北语故事、传播北语形象、展现北语风采、彰显北语力量的重要载体与平台。 三、网络育人:新媒体矩阵聚力,营造育人生态 (一)一体推进全平台建设 党委宣传部高度重视网络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和发展,打造了包括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官方抖音号等多平台的新媒体矩阵,覆盖了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创新育人模式,丰富育人内容,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稿件345条,点击量超百万,推出28篇1万+融媒体产品;利用抖音、快手、哔哩哔哩、央视频及新浪微博等多平台对世界文化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重大活动进行线上直播,总观看量超50万人次。官方微博年度累计发布信息2300余条,粉丝增至14.2万。学校新闻网更新各类新闻1560余条,并开设专题专栏报道。 (二)深度开发育人资源 在新媒体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党委宣传部重视发布内容的思想引领作用和育人功能,充分宣传校内师生、优秀校友的优秀成果和先进事迹,凸显榜样精神,发挥带头作用。发布专题推送对参加《黑神话:悟空》本地化翻译工作的两个校友团队进行专访,引发热议;发布专题推送表扬我校四位研究生热心救人,收到市民感谢信的好人好事,温暖人心;澳门回归25周年期间,对闻亭教授进行专访,回顾闻一多先生创作《七子之歌》的前后经历,制作专题推送及视频,令人动容。 (三)校媒合作提高社会影响力 党委宣传部与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日报社、人民政协报社、中国新闻社、中国青年报社、中国教育报社、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合作,针对学校重要活动进行新闻报道,刊发校长书记重要理论文章,打通双向信息通道,为国际青年在高访外交期间发声提供媒体平台,讲好中国故事。
纪念毛泽东主席题写校名50周年大会
《桃李春风》亮相第七届梧桐青年戏剧节
第二十届世界文化节
桐声宣讲团成立仪式
专访闻亭教授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版权所有:北京语言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网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技术支持:北京语言大学信息化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