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职能部门巡礼——校团委 |
||||||||||||||||||||
|
||||||||||||||||||||
编者按:我校将于2025年10月参加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评估类型为第二类第一种: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的高校)。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扎实推进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展示各职能部门服务本科教育教学情况,特在学校审核评估专题网站设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职能部门巡礼”专栏,分享各职能部门服务本科教育教学的有效举措和显著成效,旨在搭建交流互鉴平台,促进各职能部门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创新发展。 本期推送:校团委 四坚持四强化 重引领促担当 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校团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聚焦共青团主责主业,在思想政治引领、服务中心大局、提升育人实效、全面从严治团等方面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引领广大团员青年挺膺担当,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一、坚持凝心铸魂,汇聚青年共识,强化思想政治引领 政治性是党赋予共青团的第一属性,思想引领是共青团的第一责任。校团委扎实推进党建带团建,着力完善青年政治骨干培养体系,圆满完成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铸牢青年建功的思想根基。 建制度,做好体系保障。近年来,围绕增强思政引领实效、健全党班团协同工作等内容出台制度文件5项,包括:《北京语言大学共青团推优入党工作实施办法》《关于改革创新北京语言大学共青团工作 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引领实效的若干措施》《北京语言大学青年五四奖章评选办法》《中共北京语言大学委员会关于健全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协同工作机制的意见》《北京语言大学共青团组织评选表彰工作管理办法》,为各项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重培养,创新引领模式。青马工程设立青苗班、骨干班、西部计划专项班,精准化开展分层教学,每年近300名学员覆盖本硕博各学段,学员覆盖比例在兄弟高校青马工程中位居前列。设立必修课、选修课20余门,邀请学校党委倪海东书记连续为骨干班做开班第一讲,赴河北正定、狼牙山等地开展实践教学,通过专题讲座、交流研讨、实践体验等形式精准培养青年学生政治骨干。2023年开展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每月发布工作提示,组建青年突击队、“桐声宣讲团”学生分团,成立校内交流小组,各二级团组织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围绕学科专业特色,一体推进理论学习、交流研讨、实践体验、建功立业四个部分,取得较好成效。2023年起,开展“党建引领 班团创优”先进班团组织培育创建工作和“青耀班团”示范性主题班团活动立项展示工作,15个“旗帜型”、23个“进取型”班团组织成功结项,9个示范性班团活动进行交流展示,形成班团组织赋能学生成长的创新平台。 倪海东书记作青马工程骨干班开班第一讲 青年突击队成立仪式 抓浸润,深化教育实效。举办“学雷锋纪念日”系列志愿服务、五四青年跑等主题活动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多元场景,让教育实效浸润心灵、见诸行动。精心组织“语言报国 文化兴国”北语青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诗词歌咏比赛,师生参与热情高涨,实现中外学生同台演绎、大中小学生同唱一首歌,打造了“舞台上的思政课”。 “语言报国 文化兴国” 二、坚持聚力赋能,彰显青春担当,强化大局贡献度 校团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用最高标准筹备组织、服务保障各类大型活动。 办好品牌活动,持续深化内涵。近年来,在学校高度重视和各单位全力支持下,世界文化节升级成历时2个月的系列活动,涵盖三大篇章多项活动,聚焦民族性、世界性、学术性、数字化,持续为首都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建设贡献力量。自2023年起,世界文化节游园会作为系列活动的最高潮,先后纳入国家级平台中关村论坛,成为首届北京高校国际文化月开幕活动,并联动“中关村毕业季”系列活动等,受到主流媒体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2025年4月26日成功举办第二十届世界文化节游园会,吸引了来自11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万名青年及社会各界人士,得到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20余家主流媒体报道,据不完全统计,各类视频、报道、图片直播浏览量超760万次, 成为展现学校办学成果和首都国际化特色的重要名片。 为保障活动顺利开展,学校成立世界文化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校团委,下设宣传录播工作组、意识形态工作组、五大洲展区工作组、安全保障工作组等13个工作组,动员全校20多个职能部门和全体培养单位参与组织筹备工作,设立青年突击队,发挥基层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守牢安全底线,确保活动效果。 世界文化节游园会 服务首都大局,引领青年建功。打造以“三强基、五聚焦、两保障”为特点的国际化志愿服务体系,以制度强基固本、队伍强赋能、专项计划强增效为基础,聚焦“大型赛会、乡村振兴、社区建设、特殊群体、校园服务”五大领域,提供全过程跟踪保障和多元化激励保障。近五年,组织青年服务保障建党百年庆祝大会、北京冬奥会等35场次重大赛会活动,累计派出志愿者8200人次,服务时长近15万小时。年均开展“科技助老”等志愿服务项目50余个,招募志愿者超过1万人次。组建国际学生志愿服务队,开展活动23次。志愿服务领域获1项国家级荣誉,26项省部级荣誉,志愿者事迹多次被《中国青年报》等主流媒体报道。 师生代表参加建党百年庆祝大会 北语志愿者服务2022年北京冬奥会 三、坚持励学笃行,激发青春动能,强化人才培养质量 校团委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激发青年全面发展的强大动力,为“双一流”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上好实践育人大课堂,办好“行走的思政课”。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以“6+2+N”模式进行整体布局,围绕“6大专题、2大特色、N个项目”开展实践工作,贯通培训、保障、实践、评价、激励“五位一体”工作布局,持续完善“5个一”实践育人链条,通过一次表彰大会、一支宣讲队伍、一门专题讲座、一次主题展览、一本报告合集,引领北语青年牢记“德行言语,敦睦天下”校训,传承“语言报国,文化兴国”红色基因。在2024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中,师生足迹遍布全国31个地区及5个海外地区,相关媒体报道及团队自媒体浏览量近20万,29支队伍入选团中央等各类宣讲团。近5年来,社会实践领域荣获“三下乡优秀组织单位”等5项国家级荣誉,72项省部级荣誉。 2024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 助力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学术育人取得历史性突破。在2024年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主体赛中,我校项目《菁城所至,茶油香来——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全链的乡土特色品牌打造者》斩获国赛银奖。北京市仅有17所高校进入决赛终评阶段,我校是唯一入围决赛的外语外贸类院校,这一成绩创造了我校挑战杯竞赛获奖等级的历史新高。“青创北京”2025年“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共有37支队伍获奖,同比增长54%,并首次斩获主赛道特等奖。创办青年学术节、读书节,年均涵盖10余项学术活动,实施“大学生学术科技人才领航计划”,选拔7个先锋领航项目和12个创新启航项目进行重点培育,努力提高学术成果质量。
第十四届“挑战杯”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主体赛 全国决赛银奖获奖项目 推进基层育人,助力西部建设。高度重视西部计划工作,通过往届派出志愿者事迹宣传、到各院系进行线下宣讲,在毕业典礼上为西部计划志愿者开展出征仪式等方式对西部计划进行宣传,校学生会、研究生会举办志愿者咨询会及校园文化活动,潜移默化树立“到西部去”的就业观,夯实人才储备基础。“青语”团校暨青马工程培训班增设“西部计划专项班”,开设政策宣讲、志愿者经验分享、基层服务实践等理论与实践结合课程,引导学生广泛了解西部计划政策。研究生支教团同广西都安深入合作开展“云支教”“微心愿”项目,活动范围已覆盖都安95%乡镇,累计服务时长1748小时,累计受益学生数超13000人次。加强“西部计划”志愿者典型选树及优秀事迹宣传,近5年派出33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志愿者代表受到央视采访报道,组建师生团队暑假赴都安开展社会实践,中外学生开展公益授课服务村民、留守儿童2450人次,获得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三等奖,连续入选教育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重点团队。
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获奖团队 拓展文体活动覆盖面,护航青年健康成长。每年举办中外学生歌手大赛、朋辈健身房、森林音乐会、世界艺术地图展演等特色文体活动,助力校园文化建设。建设高水平学生艺术团,以赛促学赋能美育,积极参与北京大学生音乐节、国戏杯学生戏曲大赛等艺术比赛,近五年获国家级奖项24项,省部级奖项12项,共383人次。开设健康知识科普专栏,开展创伤包扎急救培训、防艾知识竞赛、学生义务献血等活动,帮助青年树立健康生活理念。 促进青年外交实践,培养文化交流使者。全方位打造有北语特色、有青春活力、有实践深度的青年外交训练营,不断提高青年外交育人实效。训练营每年招收营员200余人,赴外交部蓝厅、中国联合国协会等地实地研学,组织学员参加世界青年发展论坛,举办全球发展青年先锋对话会、多语能力与青年外交人才培养等讲座沙龙,通过理论学习、参访交流、课题研讨提高学生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往能力。
举办青年外交训练营 四、坚持强基固本,锤炼过硬作风,强化全面从严治团 校团委发挥组织优势,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团,引领青年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 激发基层团组织改革活力。严格落实“三会两制一课”等基础团务制度,开展基层团组织书记年度考核,组织各团支部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专题学习,年均开展组织化学习不少于6次。完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逐步提升“第二课堂成绩单”信息化水平。组织青年参加“全国大学生模拟政协提案大赛”,近年获省部级奖项5项。 学生会研会担当主责深耕主业。从2021年起,每年规范召开学代会、研代会,开展二级学生会评估工作,持续完善“寝风大赛”“权益码”“澜阁市集”等服务同学的有效渠道,引导学生有序参与校园治理。打造“我为同学做实事”品牌活动--“追梦计划”实习项目,与我校附中附小深度合作,近5年共145人在中小学教师岗位进行实习授课,满足同学就业需要。开展“扶摇计划”,举办就业指导系列讲座和经验交流分享会,带领同学赴网易有道等单位实地拓岗访企,护航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举办寝室风采大赛 切实加强对学生社团的规范化管理。全面落实党管社团原则,打造“3+4”社团育人文化,突出“规范化管理、品牌化建设、国际化特色”三大支柱,形成“学术、体育、文艺、公益”四大类社团协同发展格局。助力澜阁社区提质增效,飞盘社、轮滑社等22个体育社团构建起“周周有训练、月月有赛事”的常态化机制。通过定期训练、跨校竞技、品牌赛事等多元形式,打造“以赛会友、以体育人”的活力平台,为中外学生提供交流与成长空间。进一步规范业务指导单位工作职责、细化各项流程要求,修订完善学生社团评优办法,评选十佳优秀社团,开展精品社团活动立项工作,为社团提供各类保障,推进学生社团功能型团支部建设,助力学生社团健康发展。
未来,校团委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履职担当,勇挑发展重任,以实际行动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版权所有:北京语言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网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技术支持:北京语言大学信息化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