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职能部门巡礼——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办公室 |
|
|
|
编者按:我校将于2025年10月参加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评估类型为第二类第一种: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的高校)。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扎实推进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展示各职能部门服务本科教育教学情况,特在学校审核评估专题网站设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职能部门巡礼”专栏,分享各职能部门服务本科教育教学的有效举措和显著成效,旨在搭建交流互鉴平台,促进各职能部门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创新发展。 本期推送: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办公室 立足部门职责,助力本科教学提质增效
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办公室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本为本”,做好本科教育教学的发展规划,不断丰富学科建设内涵,通过系统性布局与创新实践,促进北京语言大学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一、规划牵引,保障本科教育发展方向 (一)巩固“以本为本”的办学导向 编制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北京语言大学“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明确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在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部分均将人才培养作为重要部分。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培养高质量本科人才”两项放在“十四五”发展规划11项主要任务之首,并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实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推进学生评价改革、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统筹加强教材选用与研发,推进大类招生和考试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新文科”“新工科”建设,构建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10个方面对本科人才培养具体细节进行展开。 (二)推动专项行动计划落地落实 围绕学校“十四五”规划,统筹推动制定北京语言大学“十大行动计划”,涵盖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国际交流等多个方面,旨在保障学校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其中《北京语言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十四五”行动计划(2021- 2025)》《北京语言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行动计划(2021-2025)》聚焦中外人才培养。《北京语言大学学科建设行动计划(2021-2025)》《北京语言大学“十四五”科研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北京语言大学落实人才强校战略行动计划(2021-2025)》《北京语言大学扩大教育对外开放行动计划(2021-2025)》《北京语言大学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行动计划》《北京语言大学提升保障能力行动计划(2021-2025)》《北京语言大学学校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行动计划(2021-2025)》《北京语言大学“智能+教育”行动计划(2021-2025)》等8个专项行动计划,有力地支撑着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不断跃升。 (三)制定学科专业优化调整方案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精神,坚持服务国家发展、突出优势特色、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全面加强学校学科专业建设,研制《北京语言大学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到2025年,专业总数控制在60个左右,新设18个左右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3—5个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 二、深化学科内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新增学位授权点,助力专业设置 自2019年以来,新增区域国别学、艺术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国际中文教育一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新增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中国史、艺术学理论、区域国别学等6个一级学科和语言与人脑科学、语言认知科学等18个二级学科,新增数字经济、国际事务等8个硕士专业学位点,新增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丰富的学位授权体系为专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撑,有力支撑开设“语言+工科”联合学位项目,推动跨学科专业发展,拓宽了专业发展路径与人才培养维度。
建设优势特色学科,以学科布局为专业发展标识重点发展方向。建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区域国别学三个有深厚学术积淀的一级学科,同时按照一级学科标准加强语言科学交叉学科、汉学与中国学、国际中文教育三个新兴学科建设,推动形成全新的特色学科先发优势。
“三强三新”优势学科布局
(二)对标对表,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制定、印发《加快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专项工作方案》,聚焦提升学校优势特色学科核心竞争力,提出未来两年工作重点和方向,强调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路径和方法,为扎实推进“双一流”建设奠定了基础。根据软科“双一流”监测指标和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学科监测指标体系,在人才培养方面,分析中国语言文学、区域国别学两个学科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为大平台建设、大成果孵化提供具体目标。 三、创新平台建设,汇聚人才培养资源 (一)申报学科重大平台,支撑本科创新人才培养 参与国内首家教师教育学院建设,集各方之志、致力于解决制约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的问题,促进中文教师的培养范式与世界通行的“师范教育”接轨。申报获批教育评价改革研究基地,旨在针对教育评价改革重点、难点、热点、堵点,攻坚制约建成教育强国的症结性问题,促进教育评价方面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牵头申报区域国别国家级高端智库正式获批,旨在引入前沿理念与资源,为本科教学提供丰富的国际案例和跨文化交流的机会。整合校内6家单位和校外6家机构资源,策划撰写教育部联合研究院语言文化国际传播交流平台建设论证书。该平台是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的一体化新型学术共同体,旨在汇聚优质学术资源,推动汉学与中国学学科交叉协同发展,促进成果转化,建立复合型人才培育机制,助力汉学与中国学建设。
2024年12月27日教育部语言文化国际传播联合研究院揭牌
(二)多元学术盛宴赋能,拓展本科教育教学国际视野 主办国家形象传播三十人智库(第三届)论坛,文明交流互鉴——中华艺术国际传播学术研讨会、外语学科发展圆桌论坛、文明互鉴与中华艺术国际传播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土耳其研究共同体年会青年论坛。邀请美国华人人文社科教授协会专家来校开设系列讲座。各类论坛、研讨会的举办,为本科教学引入前沿学术观点与最新研究成果,丰富教学内容。
国家形象传播三十人智库(第三届)论坛 (三)组织开设国际组织人才课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开设《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前沿讲座》通识课,丰富本科教育教学内容,拓宽学生国际视野。课程以系列主题讲座形式呈现,邀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组织代表、前中国籍高级官员、前驻外大使以及学界知名学者主讲。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上海合作组织在全球区域治理中的角色、世界变局下的中美博弈、国际组织与联合国粮农机构及中国外交等前沿话题,还涉及影像传播、摄影艺术、人类文明等文化领域。通过与权威人士交流,学生能了解国际组织运作、外交实践等前沿动态,增强对国际事务的认知、提高跨文化交流及批判性思维能力,为其未来职业发展或进一步深造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前驻哈萨克斯坦大使张霄授课
原中国常驻联合国粮农机构大使广德福授课
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中国首席代表、摄影家曾毅授课
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里卡尔多·布西主席授课
(四)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持续资助学生参与“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促进学生将语言学知识用于实践,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助力培养有担当、懂实践的语言人才。该活动获教育部语用司和团中央青年发展部书面表扬。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版权所有:北京语言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网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技术支持:北京语言大学信息化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