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学院巡礼——应用中文学院

发布日期:2025-08-26 信息来源:



编者按:我校将于2025年10月参加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评估类型为第二类第一种: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的高校)。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扎实推进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展示各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和审核评估成效,特在学校审核评估专题网站设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学院巡礼”专栏,分享各学院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和迎评促建工作中的有效举措、显著成效和独特优势,旨在搭建交流互鉴平台,促进各学院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创新发展。


本期推送:应用中文学院


  北京语言大学应用中文学院成立于2023年4月,是在整合北语六十余年国际中文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建的,以“服务国家战略、助力各国经济发展,促进中外民心相通”为办学宗旨”, 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人文情怀,了解中国国情文化,具备中文语言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具备较为完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能熟练运用中文从事专业领域工作,服务于中外文化与经济交往和各国共享发展的大局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人才。


一、学院概况

应用中文学院下设两个系:专业教育系和职业教育系,一个中心:应用中文强化教育中心,承担常规教学和特殊项目教学两类教学任务。常规教学含学历教育及非学历教育两大类别。另设一个挂靠单位: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中心。

应用中文学院现有教职员工69名,以原汉语速成学院教师团队为主体。原汉语速成学院是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短期、速成、强化教育的专业化学院。建院40余年来,已为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短期来华留学生近20万人次。现每年有来自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学生近3000人来院学习,在全国同类教学单位中起步最早,国际学生规模最大、国别最多,教学类型最丰富。

二、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成效

(一)优势特色

学院的优势和特色可以概括为“两大亮点”、“五大特色”。

亮点1:“中文+”课程

作为中国首家以“中文+”教学为主要任务的专业化学院,除了通用中文,学生还可以学习面向不同工作领域的“专门用途中文”和职业技能,例如商务中文、职场中文、文旅中文、科技中文、交通中文、法律中文、保健中文、军事中文、中医中文、服务业中文等。提高学习者就业竞争力,助力未来职业发展。

亮点2:速成强化教学

学院拥有国内外领先的中文速成强化教学品牌。学院的中文强化教学模式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影响巨大,可以实现中文“速成”的效果,即在最短时间内,汉语水平得到最快提高。




五大特色

1.教学类型丰富,教学实力雄厚

作为全国首家以“中文+”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的专业化学院,教学类型丰富,师资规模大,教学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员工中,正高级职称5人,副高级职称20人,50%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或为在读博士,承担中文课程的教师近80%具有海外教学经历。

2.教学理念先进,课程体系完备

除采用先进的多元融合教学理念外,学院课程体系完备,构建了常规课程与定制课程、语言课程与专业/职业课程、知识课程与实践课程相互支撑构成普及型和个性化兼备的模块化、组合式课程体系。 

3.教学模式多样,教学效果突出

应用中文学院的短期速成强化模式在全球短期强化教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骨干和引领作用。

4.学习时段灵活,办学模式开放

学院拥有灵活的学制和学习时段。从学制上看,除4年制本科、2-3年制硕士、2年制专科等学历教育,还包括四周、六周、八周、十二周、一学期、一学年的非学历教育。定制项目的学习时长更可根据学生需求定制,从一周到一学年不等。

在办学模式上,应用中文学院在“中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采取独立培养与联合培养(中外联合、校际联合、校内联合、校企联合)相结合的方式,积极 搭建“中文+”人才培养多方合作平台。

5.活动丰富多彩,体验深入广泛

为帮助国际学生在学习中文的同时了解中国国情文化,近距离接触中国社会,学院组织国际学生开展与中国学生交流、参观名胜古迹、走访工厂企业等语言实践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活动。



参观江南电缆,探寻 “中国制造” 新动能             “中文+职业技能”学习与实践

参加服贸会,接受央视采访


(二)办学成就

1.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学院对外汉语短期速成强化教学体系建设(北京语言大学)荣获2004年北京市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和2005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

近年来,学院教师团队建设的多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3.出版系列经典中文教材

多年来,学院教师主编或参编多套系列、精品中文教材 ,其中《汉语口语速成》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各版本总销量达160多万册。






4.荣获多项省部级教学奖

学院拥有教学理念先进、教学经验丰富的中文教学团队。多名教师在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获奖,展现了精湛的教学技能。




(三)交流合作

学院与国内外的教育机构、跨国企业、政府部门合作,定制特色课程,最大程度满足合作单位提出的学习需求。

1.教育机构(部分)



2.国内外企业



(四)媒体报道

学院积极打造多媒体宣传矩阵,扩大学院影响力,《人民日报》、CCTV新闻频道/外语频道、新华网、中国新闻网、《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等媒体以新闻、专题报道、人物专访、短视频、微博、纪实报道等形式,广泛宣传国际学生在学院学习、生活的情况。截至2025年8月初,已接受校外官方媒体采访64次,校外官方报道78次,有效提升了学院的社会影响力和国内外知名度。


CCTV13 新闻频道


    CCTV 《焦点访谈》

                             

在习近平总书记出访之际,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等国同学接受采访


中国新闻网                 北京青年报


中国日报            总台环球资讯广播           人民日报


三、学生学习体验

学院积极构建“一体两翼”立体化综合育人体系,形成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文化体验三位一体,专业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提升、文化素质涵育相得益彰的立体化综合育人体系。

1.行走中国大地,深入感知中国

在社会实践方面,遵循由浅到深,由表及里,与课堂教学高度适配的原则,引领学生从认识中国到了解中国,再到理解中国乃至研究中国,并按照这些实践目标划分为“行识中国”“行读中国”“行思中国”等三个层次。

2024年春季学期,学院带领来自巴西、法国、荷兰、美国、沙特、英国、意大利等13个国家的40余名留学生赴陕西留坝开展研学社会实践,同学们下田耕作,拉锯制梳,老街赏戏,学拓印、唱乡音,爬秦岭、走栈道,赛足球、访企业……全身心融入最真实亲切的乡村生活,沉浸式体验中国的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成就。




2、亲自动手实践,沉浸式体验文化

在文化体验方面,学院积极打造多元共享的文化育人体系,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辅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多元世界文化,塑造出中国特色文化为中心、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良好局面。学院每学期开展中国文化体验日, 国际学生在一天的文化盛会中体验中国茶、剪纸、脸谱、画扇面、国画、书法、中国结、麻将、中国舞、香囊、掐丝、螺钿、八段锦等10余项传统文化,受到央视总台国际、阿语、大亚湾频道,中新网,人民日报等媒体的关注及报道。










四、优秀毕业生代表


【庄野婧|日本】应用中文学院2024届汉语言(经贸方向)本科毕业生


四年里,她以“永远第一名”的成绩和北京市政府奖学金,为自己的学术实力写下最硬核注脚;排球场上,她化身“跨国桥梁”,用一记记扣杀把中日同学的喝彩连成一片。开朗、乐观、不服输,是她留给校园的第一印象;严谨、求精、敢突破,是她留给未来的最大底气。毕业不是终点,而是她带着中国故事走向世界的起点。愿她继续以开放之姿、卓越之力,在全球舞台绽放更多光芒。


【雨宫爱莉|日本】 应用中文学院2024届汉语言(经贸方向)本科毕业生


她让“温婉细腻”四个字有了可见的注脚:课堂发言纯正流畅,笔下文章文采斐然;论文更以创新与深度摘得“优秀毕业论文”。谦逊好学、不骄不躁,让她在众星之中依旧熠熠生辉。留学岁月教会她独立与坚强,也让她把异国他乡活成了“第二故乡”。 


【桥本竜茉|日本】 应用中文学院2024届汉语言(经贸方向)本科毕业生


冷静、专注、厚积薄发,是他四年成长的关键词。他能用最简洁的汉语直击问题核心,也能在课程结束后继续旁听,只为多学一点。多元文化的校园给了他广阔舞台,把舞台变成了自我磨砺的赛场。感谢师友、拥抱挑战、珍惜相遇——这些看似朴素的信条,已凝成他继续前行的底气。未来的他将带着冷静的头脑与炽热的梦想,在新世界踏出更坚实的脚印。


【堀皓斗|日本】 应用中文学院2024届汉语言(经贸方向)本科毕业生


课堂上的他思维敏捷,常以一记“神提问”点燃全班;论文里的他严谨创新,用扎实论证赢得师长点赞。他把一年半的中国留学时光,兑换成“中文将伴我一生”的坚定信念。从跑惯的操场到走惯的食堂,他把平凡的日常过成了滚烫的青春。毕业对他而言是“盛大的离别”,更是“崭新的启程”。 他将继续以中日文化使者的姿态,带着知识与热忱,奔赴更广阔的天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北京语言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网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技术支持:北京语言大学信息化办公室